傾佳電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塊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對IGBT模塊的全面升級替代
	
傾佳電子(Changer Tech)是一家專注于功率半導體和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的分銷商。主要服務于中國工業(yè)電源、電力電子設備和新能源汽車產業(yè)鏈。傾佳電子聚焦于新能源、交通電動化和數字化轉型三大方向,并提供包括IGBT、SiC MOSFET、GaN等功率半導體器件以及新能源汽車連接器。?
傾佳電子楊茜致力于推動國產SiC碳化硅模塊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全面取代進口IGBT模塊,助力電力電子行業(yè)自主可控和產業(yè)升級!
傾佳電子楊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功率器件三個必然,勇立功率半導體器件變革潮頭:
傾佳電子楊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模塊全面取代IGBT模塊和IPM模塊的必然趨勢!
傾佳電子楊茜咬住SiC碳化硅MOSFET單管全面取代IGBT單管和大于650V的高壓硅MOSFET的必然趨勢!
傾佳電子楊茜咬住650V SiC碳化硅MOSFET單管全面取代SJ超結MOSFET和高壓GaN 器件的必然趨勢!
傾佳電子摘要
碳化硅(SiC)MOSFET功率模塊正憑借其卓越的電氣特性和封裝創(chuàng)新,在34mm和62mm等主流封裝形式中,加速全面替代傳統(tǒng)的硅基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模塊。這一技術更迭并非簡單的性能升級,而是為電力電子系統(tǒng)帶來了效率、功率密度和可靠性的根本性提升。
傾佳電子通過對基本半導體(BASiC Semiconductor)系列SiC模塊的詳盡分析,量化了其在以下核心領域的優(yōu)勢:
	
導通損耗與開關損耗:SiC模塊的導通電阻(RDS(on)?)和體二極管正向壓降極低,尤其是在施加正向柵壓時,可顯著降低傳導損耗。更重要的是,SiC幾乎無拖尾電流,反向恢復損耗(Err?)可忽略不計,使其開關損耗遠低于IGBT,從而能夠在高開關頻率下實現高效率運行。
功率密度與系統(tǒng)效率:系統(tǒng)級仿真結果顯示,在工業(yè)電焊機應用中,SiC模塊可將開關頻率從20kHz提升至80kHz,同時將總損耗降低超過50%,整機效率提升近1.58個百分點。在電機驅動應用中,SiC模塊在相同熱約束下,最大輸出電流可提升超過15%,為設備小型化和性能升級提供了直接路徑。
熱管理與可靠性:SiC模塊采用高性能氮化硅(Si3?N4?)陶瓷基板和銅基板,前者擁有優(yōu)異的抗彎強度和熱循環(huán)穩(wěn)定性,后者則優(yōu)化了熱擴散。部分產品通過集成SiC肖特基勢壘二極管(SBD),有效抑制了體二極管退化,將R_{DS(on)}波動控制在3%以內,極大地提升了長期可靠性。
然而,SiC模塊的高速開關特性也帶來了特有的技術挑戰(zhàn)。高dV/dt和低門檻電壓(VGS(th)?)相結合,使得米勒效應引發(fā)的寄生導通風險格外突出。因此,采用具有負偏壓和米勒鉗位(Miller Clamp)功能的專用驅動芯片,是確保系統(tǒng)在高頻、高可靠性環(huán)境下穩(wěn)定運行的關鍵技術要點。
	

綜上所述,SiC模塊已在性能、效率和可靠性上構建起堅實的護城河。盡管初期成本仍是考量因素,但隨著技術的成熟和規(guī)?;a,其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儲能和高端工業(yè)設備等領域的“全面替代”已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
第一部分:引言
電力電子技術是現代工業(yè)和能源系統(tǒng)的核心,其性能的每一次飛躍都源于功率半導體材料的革新。從硅(Si)基功率器件到以碳化硅(SiC)為代表的寬禁帶(Wide Band-Gap, WBG)半導體,我們正經歷一場深刻的技術變革。SiC材料憑借其寬禁帶、高臨界電場、高熱導率等固有優(yōu)勢,使得SiC功率器件能夠實現更低導通損耗、更高開關速度和更高工作溫度,這些特性是傳統(tǒng)硅基器件難以企及的。
在工業(yè)應用領域,IGBT模塊長期占據主導地位,尤其是在高壓、大功率場景。然而,隨著對能源效率和功率密度需求的不斷提高,IGBT的性能瓶頸日益凸顯,例如其開關損耗高、工作頻率受限以及復雜的散熱設計等。SiC功率模塊的出現,為突破這些瓶頸提供了強大的解決方案。
傾佳電子旨在對SiC MOSFET模塊,特別是34mm和62mm這兩種主流工業(yè)封裝形式的產品,進行一次深入且量化的技術分析。通過對基本半導體公司(BASiC Semiconductor)系列模塊的數據手冊、測試數據和應用仿真結果的綜合解讀,傾佳電子將詳細闡述SiC替代IGBT的技術邏輯、帶來的顯著性能“紅利”,并剖析在實際應用中必須關注的關鍵技術要點,旨在為電力電子領域的工程師和技術決策者提供一個嚴謹且富有洞見的參考。
第二部分:SiC MOSFET模塊的產品譜系與封裝創(chuàng)新
SiC功率模塊的成功應用離不開先進的封裝技術。通過將多顆SiC芯片集成在模塊內,不僅能實現更高的電流等級,還能優(yōu)化熱管理和降低寄生參數,為SiC芯片的卓越性能提供堅實支撐。本節(jié)將詳細分析基本半導體公司在34mm和62mm封裝下的SiC MOSFET模塊系列,并探討其封裝材料的創(chuàng)新。
2.1 Pcore?2 34mm系列:工業(yè)應用的革新者
34mm封裝系列模塊,以其緊湊的尺寸和優(yōu)異的電性能,成為中等功率工業(yè)應用的主力。該系列主要包括BMF60R12RB3 (60A)、BMF80R12RA3 (80A)、BMF120R12RB3 (120A)和BMF160R12RA3 (160A)等產品,均采用1200V耐壓和半橋拓撲結構 。這些模塊被廣泛應用于工業(yè)電焊機、感應加熱、DC-DC變換器和工業(yè)變頻器等對功率密度和效率有高要求的場合。
該系列產品在性能擴展性上表現出清晰的設計邏輯。通過對比不同電流等級模塊的關鍵參數可以發(fā)現,額定電流(IDnom?)與導通電阻(RDS(on)?)之間存在近乎完美的線性反比關系。例如,BMF80R12RA3的額定電流為80A,其在25°C下的典型導通電阻為15mΩ;而BMF160R12RA3的額定電流為160A,其導通電阻則精確地減半至7.5mΩ 。這種可預測的性能擴展性源于模塊內部采用的芯片并聯技術。在同一封裝尺寸內,通過增加并聯的SiC芯片數量,可以按比例提升額定電流并降低導通電阻。這一設計理念不僅簡化了客戶在不同功率等級應用中的產品選型,也充分展現了模塊設計的成熟性和可重復性。
	
2.2 Pcore?2 62mm系列:大功率應用的破局者
對于儲能系統(tǒng)、光伏逆變器和輔助牽引等大功率應用,62mm封裝的SiC模塊則提供了更強的性能。該系列產品,如BMF360R12KA3 (360A)和BMF540R12KA3 (540A)半橋模塊,同樣擁有1200V的耐壓等級,專為高可靠性、高功率密度和高頻率開關應用而設計 。
	
這些大功率模塊的關鍵特性在于其超低的傳導損耗和優(yōu)化的動態(tài)性能。以BMF540R12KA3為例,其在25°C下的典型導通電阻(RDS(on)?)低至2.5 mΩ 。這種極低的導通電阻是SiC在大電流應用中實現低傳導損耗的基礎。此外,該系列模塊的另一大亮點是其低雜散電感設計,模塊內部雜散電感( Lσ?)被優(yōu)化至14nH及以下 。在實際雙脈沖測試中,總回路雜散電感通常約為30nH 。這說明模塊自身的封裝設計已將寄生電感控制在極低水平,而大部分雜散電感來自外部母線和測試夾具。這一細節(jié)至關重要,因為它強調了在實際大功率系統(tǒng)設計中,通過優(yōu)化PCB布局和母線設計來降低外部寄生電感,對于充分發(fā)揮SiC高頻開關能力、抑制開關過程中的電壓尖峰,并確保器件在高 di/dt工況下的安全裕量,是同等重要的。
2.3 材料創(chuàng)新:熱管理與可靠性的基石
	
SiC模塊的卓越性能不僅依賴于SiC芯片,更離不開其封裝材料的創(chuàng)新。其中,高性能陶瓷覆銅板(AMB)和銅基板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
高性能氮化硅(Si3?N4?)陶瓷基板:在模塊封裝中,陶瓷基板用于提供電氣隔離和傳導熱量。傳統(tǒng)上使用的氧化鋁(Al2?O3?)和氮化鋁(AlN)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雖然氮化鋁的熱導率最高(170 W/mK),但其抗彎強度(350N/mm2)較差,容易在熱循環(huán)應力下開裂。相比之下,氮化硅(Si3?N4?)的熱導率(90 W/mK)雖略遜于氮化鋁,但其抗彎強度(700 N/mm2)遠超兩者 。這種高機械強度使得氮化硅基板不易開裂,并允許使用更薄的基板(典型厚度360μm),從而在實際應用中能獲得與氮化鋁相近的熱阻水平。最關鍵的是,實證數據表明,經過1000次溫度沖擊試驗后,
Si3?N4?覆銅板仍能保持良好的接合強度,而Al2?O3?/AlN基板在僅10次溫度沖擊后就出現了銅箔與陶瓷之間的分層現象 。這種在嚴苛熱循環(huán)下的卓越可靠性,構成了SiC模塊高穩(wěn)定性和長壽命的核心技術支撐。
銅基板與高溫焊料:該系列SiC模塊普遍采用銅基板,以優(yōu)化熱擴散。銅基板與高性能Si3?N4?陶瓷基板以及高溫焊料的結合,共同構成了高效、可靠的熱管理系統(tǒng) 。這種“車規(guī)級產品設計理念”的引入 ,體現了SiC模塊制造商對產品長期可靠性的重視,使其能夠滿足工業(yè)乃至更高標準應用對穩(wěn)定性的嚴苛要求。
表1:SiC MOSFET模塊34mm及62mm系列關鍵參數對比
| 產品型號 | 封裝 | 拓撲 | VDSS (V) | IDnom? (A) | RDS(on)? (mΩ) @ 25°C | VGS(th).typ? (V) | QG? (nC) | 
|---|---|---|---|---|---|---|---|
| BMF60R12RB3 | 34mm | 半橋 | 1200 | 60 | 21.2 | 2.7 | 168 | 
| BMF80R12RA3 | 34mm | 半橋 | 1200 | 80 | 15.0 | 2.7 | 220 | 
| BMF120R12RB3 | 34mm | 半橋 | 1200 | 120 | 10.6 | 2.7 | 336 | 
| BMF160R12RA3 | 34mm | 半橋 | 1200 | 160 | 7.5 | 2.7 | 440 | 
| BMF360R12KA3 | 62mm | 半橋 | 1200 | 360 | 3.7 | 2.7 | 880 | 
| BMF540R12KA3 | 62mm | 半橋 | 1200 | 540 | 2.5 | 2.7 | 1320 | 
表2:不同陶瓷基板性能對比
| 類型 | 熱導率 (W/mk) | 熱膨脹系數 (ppm/K) | 抗彎強度 (N/mm2) | 斷裂強度 (Mpa/m  ?) | 
|---|---|---|---|---|
| Al2?O3? | 24 | 6.8 | 450 | 4.2 | 
| AIN | 170 | 4.7 | 350 | 3.4 | 
| Si3?N4? | 90 | 2.5 | 700 | 6.0 | 
第三部分:SiC MOSFET技術替代IGBT的技術邏輯與性能優(yōu)勢深度解析
SiC模塊對IGBT的替代,其核心技術邏輯在于SiC材料在傳導和開關性能上的本質優(yōu)勢。這些優(yōu)勢相互作用,在高頻、高效的應用場景中產生了巨大的性能和經濟效益。
3.1 傳導性能:低損耗的基石
導通電阻(RDS(on)?):SiC MOSFET的導通損耗主要由其導通電阻決定。以BMF80R12RA3為例,其$R_{DS(on)}$在$25^{circ}C$下的典型值為15mΩ,而在最高工作結溫175°C時,該值增至26.7mΩ,增幅約78% 。盡管$R_{DS(on)}$隨溫度升高而增加,但其在高溫下的絕對值仍保持在極低水平,遠低于同等電流IGBT的導通壓降( VCE(sat)?)所產生的傳導損耗。這一特性使得SiC模塊在高負載、高溫工況下仍能保持較低的傳導損耗,從而降低溫升,提升系統(tǒng)效率。
	
體二極管正向壓降(VSD?):SiC MOSFET的體二極管在反向續(xù)流時,其正向壓降也是傳導損耗的重要組成部分。值得注意的是,SiC MOSFET的體二極管導通壓降與其柵極電壓(VGS?)密切相關。以BMF80R12RA3為例,在ISD?=80A時,當柵極處于負偏壓(VGS?=?4V)時,其體二極管正向壓降為4.71V;但當柵極施加正偏壓(VGS?=+18V)時,其正向壓降可顯著降低至1.18V 。這種現象是SiC獨有的,通過在反向續(xù)流期間開啟MOSFET的溝道,電流可優(yōu)先流經低阻抗的溝道而非體二極管,從而大幅降低續(xù)流損耗。這一特性為系統(tǒng)設計者提供了新的優(yōu)化手段,即通過控制柵極驅動信號來降低續(xù)流損耗,這是IGBT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
3.2 動態(tài)開關特性:高頻、高效的催化劑
開關損耗(Eon?,Eoff?):SiC MOSFET的開關損耗遠低于IGBT。IGBT由于少數載流子的注入和復合過程,在關斷時會產生一個明顯的拖尾電流(Tail Current),導致關斷損耗(Eoff?)巨大。而SiC MOSFET作為多數載流子器件,不存在這一現象,其開關過程干凈利落,開關損耗(Eon?,Eoff?)極低。例如,BMF80R12RA3在VDS?=800V,ID?=80A的條件下,其開通損耗$E_{on}為2.4mJ,關斷損耗E_{off}$為1.0mJ ,且這些損耗隨溫度上升變化不大。SiC的這一特性使其能夠工作在更高的開關頻率( fsw?)下,從而使無源器件(如電感和電容)的體積和重量大幅減小,進而實現更高的功率密度。
反向恢復特性(Err?,Qrr?):IGBT體二極管的反向恢復特性是其在高頻硬開關應用中的主要損耗來源之一。在IGBT關斷時,其體二極管中存儲的電荷需要時間進行清除,這一過程會產生一個大的反向恢復電流(Irrm?)和反向恢復損耗(Err?)。相比之下,SiC MOSFET的體二極管幾乎不存在電荷存儲效應。以BMF80R12RA3為例,其反向恢復電荷(Qrr?)在25°C下僅為0.3μC ,其反向恢復特性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這從根本上消除了反向恢復損耗,使SiC成為高頻硬開關拓撲的理想選擇,徹底解耦了效率與開關頻率之間的矛盾。
3.3 模塊內部集成SBD:解決可靠性隱患
歷史研究曾指出,SiC MOSFET的體二極管在雙極導通模式下存在退化風險。該退化機制主要源于基面位錯(BPD)誘導的層錯(SF)擴展,這些缺陷會隨著電流應力逐漸擴大,導致器件的導通電阻(RDS(on)?)漂移和體二極管正向壓降(VF?)升高 。這一問題曾是SiC MOSFET在無需外部續(xù)流二極管應用中可靠性的主要隱患。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部分SiC模塊,如Pcore?2 E1B和E2B系列,采用了內部集成SiC肖特基勢壘二極管(SBD)的設計 。該集成SBD為反向續(xù)流電流提供了一條低阻抗的替代路徑,從而有效地抑制了體二極管的開啟,從物理層面避免了雙極導通的發(fā)生 。
通過這一技術創(chuàng)新,制造商成功解決了體二極管的退化問題。實測數據證明了這一設計的有效性:在一個普通的SiC MOSFET中,體二極管導通1000小時后,其導通電阻$R_{DS(on)}$的波動率可高達42%,而采用內部集成SiC SBD的產品,該波動率被成功控制在3%以內 。這一量化數據不僅有力地回擊了對SiC長期可靠性的歷史質疑,更表明現代SiC模塊已具備了更高的長期穩(wěn)定性和耐用性,是SiC技術走向成熟的顯著標志。
	


第四部分:量化SiC模塊帶來的應用“紅利”
SiC模塊在器件層面的性能優(yōu)勢最終需轉化為系統(tǒng)層面的“應用紅利”。通過對典型工業(yè)應用場景的仿真分析,可以直觀地量化SiC模塊在效率、功率密度和性能提升方面的巨大價值。
	
4.1 案例研究一:工業(yè)電焊機
工業(yè)電焊機是對功率密度、動態(tài)響應和效率有高要求的典型應用。本研究對一個20kW全橋拓撲電焊機系統(tǒng)進行了仿真,對比了SiC模塊(BMF80R12RA3)與傳統(tǒng)IGBT模塊(英飛凌1200V 100A和150A)的性能表現 。
仿真結果顯示,SiC模塊的優(yōu)勢是革命性的。在相同20kW的輸出功率下,SiC模塊將開關頻率從IGBT的20kHz提升至80kHz,足足提高了四倍。盡管開關頻率大幅增加,但SiC模塊的總損耗卻僅為1200V 100A IGBT模塊的一半左右 。這種“低損耗-高頻率”的乘數效應,直接使整個系統(tǒng)的整機效率提升了近1.58個百分點。
這一仿真結果的意義遠超簡單的效率提升。高開關頻率允許使用更小、更輕的變壓器、電感和電容,從而大幅減小了電焊機的體積和重量,降低了噪音,實現了更高的功率密度。同時,更快的動態(tài)響應速度使輸出電流和功率控制更加精準,有助于實施更高質量的焊接工藝。這正是SiC替代IGBT所帶來的“巨大紅利”的核心體現。
表3:SiC模塊(BMF80R12RA3)與傳統(tǒng)IGBT模塊在工業(yè)焊機應用中的仿真數據對比
| 模塊類型 | 開關頻率 (kHz) | 單開關總損耗 (W) | 總損耗(H橋) (W) | 整機效率 (%) | 
|---|---|---|---|---|
| SiC MOSFET BMF80R12RA3 | 80 | 66.68 | 266.72 | 98.68 | 
| IGBT 1200V 100A | 20 | 149.15 | 596.6 | 97.10 | 
| IGBT 1200V 150A | 20 | 101.38 | 405.52 | 98.01 | 
注:仿真條件為VDC=540V, Pout?=20kW, TH?=80℃, D=0.9。
4.2 案例研究二:電機驅動系統(tǒng)
電機驅動系統(tǒng)同樣是SiC模塊的理想應用場景。該研究對一個母線電壓800V、相電流300 Arms的三相電機驅動系統(tǒng)進行了仿真,對比了SiC模塊(BMF540R12KA3)與IGBT模塊(FF800R12KE7)的性能 。
	
仿真結果揭示了SiC模塊在電機驅動中的兩種商業(yè)價值。
效率與可靠性優(yōu)勢:在相同輸出功率下,SiC模塊在12kHz的載波頻率下工作,其整機效率高達99.39%,而IGBT模塊在僅6kHz的載波頻率下,效率為97.25% 。更高的效率直接轉化為更低的損耗,使得SiC模塊的最高結溫( Tvj?)僅為109.49℃,遠低于IGBT的129.14℃ 。這表明,即使在相同的輸出功率下,采用SiC模塊的系統(tǒng)因其更低的溫升,能夠獲得更高的可靠性和更長的使用壽命。
功率密度提升優(yōu)勢:在另一組仿真中,研究人員將SiC和IGBT模塊的最高結溫均限制在175℃,以模擬在相同的散熱條件下系統(tǒng)能達到的極限性能。結果表明,SiC模塊能夠輸出高達520.5 Arms的相電流,而IGBT模塊的最大輸出電流僅為446 Arms 。這一數據表明,在相同熱管理和封裝尺寸下,SiC模塊可實現超過15%的輸出功率提升。這為設備制造商提供了清晰的性能升級路徑,使其能夠在不改變散熱系統(tǒng)和設備尺寸的前提下,顯著提高設備的輸出能力。
表4:SiC模塊(BMF540R12KA3)與傳統(tǒng)IGBT模塊在電機驅動應用中的性能對比
| 模塊類型 | 開關頻率 (kHz) | 效率 (%) | 最高結溫 (°C) | 限制結溫下最大輸出電流 (A) | 
|---|---|---|---|---|
| SiC MOSFET BMF540R12KA3 | 12 | 99.39 | 109.49 | 520.5 | 
| IGBT FF800R12KE7 | 6 | 97.25 | 129.14 | 446 | 
注:仿真條件為VDC=800V, TH?=80℃。
第五部分:SiC模塊應用中的技術注意點與解決方案
SiC模塊的卓越性能并非沒有代價。其極高的開關速度雖然是實現高效率和高功率密度的核心優(yōu)勢,但也帶來了傳統(tǒng)IGBT應用中不那么突出的技術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主要集中在柵極驅動和系統(tǒng)布局上。
5.1 米勒效應與寄生導通風險
在半橋電路中,SiC MOSFET的米勒效應(Miller Effect)是一個必須妥善處理的問題。當上橋臂的SiC MOSFET快速開通時,橋臂中點電壓會以極高的dV/dt(電壓變化率)迅速上升 。這個高 dV/dt會通過下橋臂MOSFET的柵極-漏極寄生電容(Cgd?)耦合,產生一個米勒電流 。這個米勒電流流經柵極電阻( RG?),會在柵極-源極之間產生一個正向電壓尖峰 。
	






由于SiC MOSFET的門檻電壓(VGS(th)?)相對較低(典型值2.7V) ,如果這個電壓尖峰超過了門檻電壓,就會導致本應處于關斷狀態(tài)的下管發(fā)生誤開通,即所謂的“寄生導通”(Parasitic Turn-on) 。寄生導通會造成橋臂上下管瞬時短路,產生巨大的短路電流,不僅會增加開關損耗,甚至可能導致器件永久性損壞 。
實測數據驗證了這一風險的真實性。在不使用米勒鉗位功能時,當上管開通、下管關斷時,下管的柵極電壓峰值可被頂升至7.3V,這遠超過其門檻電壓,極易引發(fā)寄生導通 。這一現象在高頻、高功率密度應用中尤為危險。
5.2 米勒鉗位功能:不可或缺的保護機制
為了有效抑制米勒效應引發(fā)的寄生導通,米勒鉗位(Miller Clamp)功能已成為SiC MOSFET驅動芯片的必備特性。
工作原理:米勒鉗位功能通過在MOSFET關斷期間提供一條超低阻抗的柵極電荷泄放路徑來工作 。在驅動芯片內部,一個比較器會持續(xù)監(jiān)測MOSFET的柵極電壓。當柵極關斷信號到來,柵極電壓開始下降,一旦降至預設的閾值電壓(通常為2V)以下時,該比較器就會反轉,迅速導通一個內置的低阻抗MOSFET 。這個內置MOSFET將柵極直接短路至負電源軌,為耦合而來的米勒電流提供了一條近乎零阻抗的旁路。這樣,米勒電流就不會流經柵極電阻產生正向電壓尖峰,柵極電壓被有效地鉗位在安全電平,從而徹底消除了寄生導通的風險 。
解決方案:為簡化設計并確保可靠性,采用內置米勒鉗位功能的專用驅動芯片是理想選擇。例如,基本半導體公司提供的BTD5350MCWR系列驅動芯片,其內置的米勒鉗位功能能夠直接提供高達10A的峰值拉灌電流,無需額外外置推動級,大大簡化了驅動電路設計 。
	

5.3 并聯與布局優(yōu)化:發(fā)揮SiC潛能的關鍵
	
在大電流應用中,多顆SiC芯片或模塊的并聯是實現更高功率等級的常用方法。然而,并聯應用對驅動的一致性和系統(tǒng)布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并聯均流挑戰(zhàn):為了確保多顆并聯芯片在開通和關斷瞬態(tài)期間的均流,需要通過獨立的柵極驅動電阻和精心的PCB布局,來保證每顆芯片的驅動信號具有嚴格的一致性。
米勒鉗位在并聯中的應用:在并聯設計中,為了不影響驅動回路的均流一致性,建議在米勒鉗位腳與每個MOSFET的柵極之間串入二極管。這樣做可以確保米勒鉗位功能對每個MOSFET獨立作用,而不會因并聯電阻的存在而影響其效能 。
布局優(yōu)化:對于高頻、高dV/dt和di/dt的SiC應用,PCB布局是決定系統(tǒng)性能和可靠性的關鍵。必須嚴格遵循最佳布局實踐,將柵極驅動回路與大電流功率回路進行物理隔離,避免任何交疊。使用層壓銅平面母線可以最大限度降低雜散電感,減小電壓過沖。同時,應避免開關節(jié)點與其他敏感信號線(如控制信號)的交疊,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電磁干擾(EMI) 。
第六部分:結論與未來展望
	深圳市傾佳電子有限公司(簡稱“傾佳電子”)是聚焦新能源與電力電子變革的核心推動者:
	傾佳電子成立于2018年,總部位于深圳福田區(qū),定位于功率半導體與新能源汽車連接器的專業(yè)分銷商,業(yè)務聚焦三大方向:
	新能源:覆蓋光伏、儲能、充電基礎設施;
	交通電動化:服務新能源汽車三電系統(tǒng)(電控、電池、電機)及高壓平臺升級;
	數字化轉型:支持AI算力電源、數據中心等新型電力電子應用。
	公司以“推動國產SiC替代進口、加速能源低碳轉型”為使命,響應國家“雙碳”政策(碳達峰、碳中和),致力于降低電力電子系統(tǒng)能耗。
	需求SiC碳化硅MOSFET單管及功率模塊,配套驅動板及驅動IC,請搜索傾佳電子楊茜
	
傾佳電子通過對34mm和62mm封裝SiC MOSFET功率模塊的詳盡技術分析,系統(tǒng)地闡明了其替代傳統(tǒng)IGBT模塊的技術邏輯、帶來的巨大應用紅利以及必須關注的關鍵技術要點。
SiC模塊憑借其低導通損耗、近乎零反向恢復損耗的體二極管,以及出色的高溫工作能力,實現了遠超IGBT的電性能。這些優(yōu)勢在工業(yè)電焊機和電機驅動等應用仿真中得到了量化驗證:在實現高開關頻率的同時,顯著降低了系統(tǒng)總損耗,提升了整機效率和功率密度。同時,通過采用先進的Si3?N4?陶瓷基板和內部集成SiC SBD等技術,SiC模塊的長期可靠性已得到顯著提升,成功解決了歷史遺留的體二極管退化問題。
然而,SiC的高速開關特性也帶來了米勒效應和寄生導通等挑戰(zhàn)。有效的負偏壓驅動、特別是具備米勒鉗位功能的專用驅動芯片,已成為確保SiC模塊在高頻、高壓應用中穩(wěn)定可靠運行的必備技術。同時,精心的PCB布局優(yōu)化,對降低寄生參數和抑制EMI至關重要。
	綜上所述,SiC MOSFET模塊對IGBT的替代已是大勢所趨。雖然“全面替代”可能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受限于成本和應用成熟度等因素,但SiC已在性能、效率和可靠性上構建了堅實的技術壁壘。隨著SiC技術的持續(xù)迭代和生產成本的不斷降低,其在電動汽車、可再生能源、儲能系統(tǒng)以及工業(yè)設備等領域的滲透率將持續(xù)加速。SiC正從一個新興技術,成長為驅動新一代電力電子系統(tǒng)變革的核心引擎。
	審核編輯 黃宇
- 
                                MOSFET
                                +關注關注 150文章 9200瀏覽量 227216
- 
                                IGBT
                                +關注關注 1286文章 4181瀏覽量 259118
- 
                                SiC
                                +關注關注 32文章 3407瀏覽量 67543
- 
                                功率模塊
                                +關注關注 11文章 576瀏覽量 46539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傾佳電子商用電磁加熱技術革命:基本半導體34mm SiC MOSFET模塊加速取代傳統(tǒng)IGBT模塊
 
    
基于SiC碳化硅功率模塊的高效、高可靠PCS解決方案
 
    
34mm碳化硅(SiC)功率模塊應用在電力電子系統(tǒng)的推薦方案
 
    
傾佳電子提供SiC碳化硅MOSFET正負壓驅動供電與米勒鉗位解決方案
 
    
 
           
        
 
         傾佳電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塊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對IGBT模塊的全面替代
傾佳電子SiC碳化硅MOSFET功率模塊在電力電子應用中對IGBT模塊的全面替代 
                 
  
     
     
     
     
     
     
     
     
     
     
            
             
             
                 
             工商網監(jiān)
工商網監(jiā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