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SPICE模型
原文作者:若明
本文介紹了SOI工藝中器件模型提取技術。
隨著半導體工藝進入納米尺度,傳統(tǒng)體硅(Bulk CMOS)技術面臨寄生電容大、閂鎖效應等瓶頸。SOI技術憑借埋氧層(BOX)的物理隔離優(yōu)勢,成為航空航天、5G通信等領域的核心技術。本篇介紹一下業(yè)界SOI工藝模型BSIM-SOI模型。
SOI工藝特點
與Bulk MOSFET器件相比,在SOI MOSFET的溝道下方有一層厚度為Tbox的埋藏氧化物。

1. SOI器件結構對比(PD-SOI, FD-SOI)
如下圖所示,當頂層硅薄膜厚度大于等于1000?,當器件工作在飽和區(qū)時,它的耗盡層小于頂層硅薄膜厚度,所以它是部分耗盡(PD-SOI)。PD-SOI MOS 器件體區(qū)接地,則其設計和工作原理與體硅接近,大部分體硅器件模型參數(shù)可通用。PD-SOI MOS 器件體區(qū)不接地,那么過量空穴積累在體區(qū),出現(xiàn)浮體效應對器件性能產(chǎn)生不良的影響。

如下圖所示,當頂層硅薄膜的厚度小于等于500 ?,當器件工作在飽和區(qū)時,它的耗盡層大于頂層硅薄膜厚度,所以它是全耗盡(FD-SOI)。FD-SOI MOS 器件降低了溝道區(qū)電場,從而降低了熱載流子效應和短溝道效應,晶體管的驅動能力增強,常被應用在納米級工藝。

2. SOI技術優(yōu)勢
寄生電容小:SOI 器件中結與襯底的寄生電容是隱埋絕緣體電容,寄生電容小。
無閂鎖效應:SOI 器件中由于沒有到襯底的導電通路,閂鎖效應的縱向通路被切斷。
低功耗:SOI 器件中泄漏電流很小,因此靜態(tài)功耗很小;由于小的寄生電容,因此動態(tài)功耗也大大減小。
集成密度高:SOI 電路采用全介質隔離,器件最小間隔僅僅取決于光刻和刻蝕技術的限制,集成密度明顯提高。
適于小尺寸器件:SOI 器件的短溝道效應較小,更適合小尺寸器件。
3. PD-SOI遇到的挑戰(zhàn)與應對方案
1) 挑戰(zhàn)
a.翹曲效應
當漏電壓高于某值時,PD-SOI器件的輸出特性曲線出現(xiàn)上翹現(xiàn)象。體浮空區(qū)的電位升高致體浮空區(qū)的勢壘高度減低,隨著漏電壓得增加,漏電流不再飽和,而是迅速增加,出現(xiàn)翹曲現(xiàn)象。通過體接觸可以抑制翹曲效應。

b.自熱效應
由于BOX不但提供了電學隔離,同時也造成了熱隔離。隨著SOI器件硅薄膜的溫度急劇升高,晶格散射加強,導致電子載流子遷移率下降,輸出特性曲線表現(xiàn)為在漏電壓較大時,出現(xiàn)漏電流隨著電壓增大而降低的負電導效應。

2) 應對方案
由于PD-SOI器件中存在阱體區(qū),會產(chǎn)生翹曲效應、寄生雙極晶體管效應、柵感應漏極漏電流和自加熱效應等浮體效應。為了抑制浮體效應,通常把體接到一個固定的電位上,從而控制體電勢的變化,這種方法稱為體接觸。常用的體接觸有三種類型:T 型柵、H 型柵和BTS (Body-Tied-to-Source,源極和體區(qū)相連)型柵。

“圖片部分來自溫得通著作的《集成電路制造工藝與工程應用》,書中圖文并茂,非常詳細的介紹了各自主流工藝,非常適合想要了解工藝的同仁。”
BSIM-SOI模型介紹
BSIM-SOI (Silicon-on-Insulator)是用于SOI (Silicon-on-Insulator)電路設計的SPICE緊湊型模型,可用于模擬部分耗盡(PD)和完全耗盡(FD)器件。BSIM-SOI共享BSIM3和BSIM4的許多特性和基本方程,于2001年12月被Si2 Compact Model Coalition (CMC)選定為標準SOI MOSFET型號。
1. 等效電路
在浮體結構電路仿真中有四個外部電極:柵極(Vg),漏極(Vd),源極(Vs)、襯底電極(Ve)和體電位(Vb)。如果有體接觸時,還有一個外部的體接觸電極(Vp)。

2. 核心公式
1) MOSFET I-V模型(改進自BSIM3/BSIM4)

基本公式繼承自BSIM3/BSIM4,但是對Vth和Abulk做了修正。
BSIM3/BSIM4閾值電壓K1被K1eff修正:

Abulk被修正:

2) Body電流模型

我將這些Body電流公式整理為如下表格所示的8個分量。

3) 自熱模型
通過輔助的RC電路來對其進行建模。如果shMod=1,且Rth非零,則SPICE模擬中將創(chuàng)建熱節(jié)點(T)。


BSIM-SOI模型參數(shù)提取
1. 測試數(shù)據(jù)

2. 檢查數(shù)據(jù)及數(shù)據(jù)轉換
定義一些關鍵的targets,來輔助檢查數(shù)據(jù)和W, L, T的趨勢是否合理。因為原始建模數(shù)據(jù)中的溫度依賴性與電壓依賴性交織在一起,Self-heating效應需要大量的迭代計算,可能會損害模型質量。所以需要將Self-heating效應先從數(shù)據(jù)中移除,先來提取沒有Self-heating效應的模型參數(shù)。數(shù)據(jù)處理可借助MBP軟件來完成。

3. Flag 參數(shù)設置
根據(jù)器件特性數(shù)據(jù)分析并選擇適當?shù)哪P虵lag 參數(shù)。比如,打開或者關閉柵到溝道的隧穿電流等。

4. Process參數(shù)設置
關鍵的process 參數(shù)包括: Tox, Tbox, Tsi, Xj, Rsh, Nch, XL, XW. 應該從工藝獲得。
5. 參數(shù)提取
SOI IV/CV模型參數(shù)很多是繼承自BSIM3/BSIM4,所以他們的提取類似,這里不再過多介紹。需要注意的是在SOI情況下,由于S/D正好在絕緣子的頂部,不需要提取面積二極管參數(shù)。
6. SOI 特殊效應參數(shù)提取
1) 寄生的Diode/bjt電流效應

2) 碰撞電離電流效應

3) 體效應

4) 自熱效應

-
工藝
+關注
關注
4文章
702瀏覽量
30015 -
SPICE
+關注
關注
6文章
196瀏覽量
44160 -
模型
+關注
關注
1文章
3618瀏覽量
51543
原文標題:SPICE模型系列之BSIM-SOI
文章出處:【微信號:bdtdsj,微信公眾號:中科院半導體所】歡迎添加關注!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一文詳解SOI異質結襯底
如何用DC掃描提取BSIM3電容?
關于0.2微米射頻SOI工藝設計工具包的分析和介紹
EDA技術探索之BSIM3模型

一文詳解BSIM-SOI模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