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雙碳”目標推動下,新能源產(chǎn)業(yè)迎來爆發(fā)式增長,鋰離子電池作為核心儲能部件,性能直接決定終端產(chǎn)品的競爭力。作為鋰離子電池的核心單元,電芯設計需覆蓋需求定義、材料選型、結構優(yōu)化至測試驗證的全鏈條,既要平衡性能、安全、成本與工藝適配性的多維度訴求,也要匹配不同場景的差異化需求,是鋰電技術轉化為實際應用的關鍵環(huán)節(jié)。美能鋰電在電芯設計領域的實踐中,基于場景需求構建設計邏輯,下文將為大家詳細解析。
鋰離子電池電芯設計流程
Millennial Lithium
1.需求分析
按應用場景量化設計指標:消費電子需輕量化、快充,容量1000-5000mAh、內阻 < 50mΩ;動力電池(電動車)需循環(huán)壽命≥1500 次、重量能量密度≥180Wh/kg、寬溫域 - 30~60℃,且符合高安全標準;儲能系統(tǒng)側重低成本,循環(huán)超5000 次、自放電率 < 2%/ 月。
2. 材料選型
正極:LFP(熱分解 > 200℃、低成本)適配安全需求,NCM811(能量密度 > 200Wh/kg)適配高續(xù)航;
負極:人造石墨(循環(huán)> 1500 次)穩(wěn)定性強,硅基(4200mAh/g)需碳包覆緩解膨脹。
電解液:快充用高濃度LiFSI(導電升 30%),低溫加 VC;
隔膜:濕法(熱關閉70-120℃)重安全,干法(成本低 30%)重經(jīng)濟。
3.結構設計

不同形態(tài)鋰離子電池的電芯結構設計
鋰電池的電芯結構設計需核心解決兩個問題:電芯做成什么外形才能適配終端設備;用什么工藝步驟把極片、隔膜等材料組裝成電芯,同時保證性能和安全。本質是按需定制+ 精細做工,需根據(jù)設備需求選對電芯形態(tài)(圓柱適配消費電子、方形適配電動車、軟包適配異形設備),再用精準工藝(控制固含量、張力、化成電流、老化條件)把材料組裝成穩(wěn)定工作的電芯。
4. 測試驗證與優(yōu)化
性能測試:常溫0.2C 驗容量、1C-5C 驗倍率、1000 次循環(huán)容量保持率 > 80%;
安全測試(GB/T 31485 等):過充、穿刺、熱沖擊無事故;
一致性:容量偏差< 3%、電壓偏差 < 50mV。依結果優(yōu)化(如容量不足加正極材料),最終輸出量產(chǎn)方案(BOM、SOP 等)。
電芯通用設計與考慮要素
Millennial Lithium
無論鋰離子電池采用鐵鋰還是三元體系,是能量型還是高功率型,均存在共性設計要求,主要從設計與工藝兩方面梳理,核心包括Overhang 設計、N/P(CB)設計、容量設計及過流設計,其中Overhang 與 N/P 設計對安全和性能至關重要。
1.Overhang 設計

電芯Overhang 設計的重要性
鋰電池充電時,正極電子經(jīng)外電路流向負極,鋰離子則從正極活性物質進入電解液,穿過隔膜孔隙遷移至負極,與電子結合后嵌入負極活性物質。若負極無足夠嵌入空間,鋰離子會在表面析出形成鋰枝晶,刺穿隔膜引發(fā)內短路及熱失控。因此,設計中需讓負極極片的長度與寬度略大于正極,多出的尺寸即為“Overhang”。
設計Overhang 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Overhang 并非越大越好,拆解滿充電池可見,負極Overhang 區(qū)域也會嵌鋰,說明鋰會向負極邊緣擴散,Overhang 越大,可逆鋰損失越多,電芯首次充放電效率(首效)越低。同時需考慮生產(chǎn)工藝能力 —— 卷繞或疊片時存在對齊偏差,結合行業(yè)實踐,Overhang 通常設計為 4~6mm,兼顧安全防護、能量密度與工藝可行性。
2.N/P 值設計

NP比動態(tài)變化曲線
定義與公式:
N/P 比(Negative/Positive),指同一階段、同一條件下,正對面區(qū)域的負極容量超出正極容量的余量。計算公式:N/P =(負極活性物質克容量 × 負極面密度 × 負極活性物含量比)÷(正極活性物質克容量 × 正極面密度 × 正極活性物含量比)
同一階段:鋰電池充放電分首次充電與放電階段,對應不同克容量(首充時形成SEI 膜,導致首次充電容量>首次放電容量>老化后放電容量),需區(qū)分充電 N/P 比與放電 N/P 比,混用會導致設計失效。
同一條件:正負極克容量需在相同測試條件(溫度、倍率、電壓范圍)下測定,條件不同會造成計算偏差。
正對面:需基于正對區(qū)域面密度計算,若極片彎曲(如圓柱電池),需通過曲率修正面密度數(shù)值,避免因“陰陽面” 影響結果。
設計N/P 時需要考慮的因素
首效影響:計算需覆蓋導電劑、粘接劑、集流體等所有反應物質,但供應商提供的克容量多為活性物質半電數(shù)據(jù),與實際全電池克容量存在差異,需納入考量。
裝配工藝:圓柱與方形電池N/P 比設計不同,核心因正負極片接觸松緊度差異;同時,粉體與集流體的接觸狀態(tài)、粉體間緊密程度,也會影響克容量進而改變N/P 比。
化成工藝:不同化成參數(shù)會影響首效,間接改變克容量發(fā)揮,設計時需同步結合化成工藝方案。
循環(huán)壽命:若正極衰減快,N/P 比需設計偏低,讓正極處于淺充放狀態(tài);若負極衰減快,則需提高N/P 比,減輕負極負荷。
安全性能:安全優(yōu)先級高于循環(huán)壽命,若電芯預充時出現(xiàn)析鋰發(fā)熱,需重新核查N/P 比設計是否合理,避免安全隱患。
鋰離子電池電芯設計是融合材料科學、工藝工程與場景需求的系統(tǒng)工程,每個環(huán)節(jié)既要依托技術迭代突破性能瓶頸,也要通過精細化設計保障應用可靠性,這一過程對推動鋰電產(chǎn)業(yè)高質量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美能鋰電在電芯設計中,結合實際應用場景需求優(yōu)化設計方案,以設計實踐為行業(yè)提供技術支持,助力鋰離子電池在多領域的高效應用。
*特別聲明:本公眾號所發(fā)布的原創(chuàng)及轉載文章,僅用于學術分享和傳遞行業(yè)相關信息。未經(jīng)授權,不得抄襲、篡改、引用、轉載等侵犯本公眾號相關權益的行為。內容僅供參考,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聯(lián)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核實并處理。
-
鋰離子電池
+關注
關注
85文章
3523瀏覽量
80011 -
新能源
+關注
關注
27文章
6442瀏覽量
112596 -
電芯
+關注
關注
14文章
809瀏覽量
27125
發(fā)布評論請先 登錄

鋰離子電池的電芯設計流程及考慮因素
評論